【文/ 林梓】
阿富汗的国家构建(一):国族构建和政权建设的双重任务
8月31日,随着空降82师师长克里斯多夫·多纳休少将(Christopher Donahue)乘飞机离开,最后一名美军撤离阿富汗。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已经占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塔利班在喀布尔举行胜利游行,庆祝外国军队的撤离。
不过塔利班如果想要长期执政,还面临更多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阿富汗的国家构建。当代阿富汗是一个部落结合体,民族矛盾尖锐,地区冲突不断,军阀混战不止,中央对地方没有控制,这是阿富汗共和国不旋踵而崩溃的重要原因。
一, “国家构建”的定义与阿富汗面临的国家构建任务
学术界对“国家构建”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个提法即包括政权建设,也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民族和解等领域。中文语境下的“国家”一词对应英语中的多种表达,因此“国家构建”也有不同的表达。澳大利亚学者科纳·基恩(Conor Keane)认为要区分“nation building”和“state building”。
前者偏重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政治化的民族的构建,重点在于在一个地区建立共同体,让居民产生对共同体和政治实体的认同。这是“国族”的构建(下文将nation building翻译为“国族构建”),需要从基层改造社会。后者偏重政权建设(下文将state building翻译为“政权建设”),在上层建立国家机器。在当代,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性的政权,建立遍及全国的、享有高度合法性的、高效的政权机关。
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许会面临不同的国家构建任务。以欧洲德意志民族为例,他们在17世纪到19世纪主要面临国族构建的任务。当时德意志地区存在数百个邦国,他们语言相近、文化类似,在经济上相互联系,但是没有形成共同体。德意志的学者和政治家开始规划统一的德意志国家,首先需要确定这个尚不存在的政治实体的地理边界、民族构成等问题。诗人阿恩特提出只要讲德语、信仰新教的地方都是德国。虽然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不符合实际,但是这反应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尝试。
二次大战过后,纳粹的第三帝国被盟军击败,德国再一次面临国家构建的任务。此时德国已经完成了国族构建,面临的是政权建设的任务,即再造一个高合法性的、可以良好运转的政权。这一运动的最终结果就是持续至今的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从30年战争的时代算起,德国国家构建的历程持续了450年,所以国家构建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波士顿大学的人类学家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称阿富汗的基层还是“中世纪的”部落体制。部落的长老掌握权威,通过伊斯兰教法维持秩序。人们的认同首先依附于村庄和部落,然后依附于民族,最后依附于宗教,但是不会投射于喀布尔这个政治中心。国家机器的终端无法深入基层,而在基层国家机器也缺乏权威。这是前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因此当代阿富汗面临着国族构建与政权建设的双重任务。首先,它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深入基层的政治体系,需要拥有足够的强制力,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和税收体系。其次,它需要通过这套体制改造基层,让民众对共同体产生认同。对于阿富汗的政权来说,国家构建的两个方面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构建国家机器,政权得以把终端植入基层;通过改造基层,政权得以在社会扎根,提升合法性;之后政权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基层,形成正反馈的循环。
二, 阿富汗的国家构建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阿富汗国家构建的历程也持续了数百年,但是被数次打断。本土势力与外国势力一次又一次尝试向阿富汗注入现代性,却一次又一次失败。
阿富汗地处中亚,在历史上轮番被崛起于周边的多个大国统治,独立国家形成较晚。1747年,普什图族巴拉克扎部落族长艾哈迈德·夏(Ahmad Shah)在坎大哈建立阿富汗王国。艾哈迈德·夏将9位有权势的部落首领纳入宫廷,当代阿富汗的地理范围第一次被置于一个本土政权的统治之下。这被认为是统一的阿富汗国家的开端。不过除了统一政权外,这个国家缺乏更多的现代性,也没有推进国族构建的任务。艾哈迈德·夏的军队主要是部落民兵,以这支军队维护统治。
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继位。1839年,英国入侵阿富汗,史称“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装备先进的英国军队很快击败多斯特,将流亡在外的王公沙舒贾(Shah Shuja)扶植上位。英国的统治很快被推翻,多斯特1842年返回喀布尔。此时阿富汗已经四分五裂,多斯特重新统一国家,直到1863年去世。谢尔·阿里·汗(Sher Ali Khan)6年后上位,更加全面地推进国家构建的任务。他强化军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统一的法令,试图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现代政治学强调财政和税收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税收体系是政权建设的重要步骤。这说明谢尔·阿里·汗是一位有眼光的统治者。他还在全国建立道路等公共设施。
这些改革遭到了地方势力的强力反对而举步维艰。谢尔虽然掌握中央政权,但是力量不足以改造阿富汗的基层。1879年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爆发,这次由本土力量主导的国家构建被迫中断。
1881年,英国再次撤退,阿卜杜尔·拉赫曼·汗(Abdur Rahman Khan)上位。在拉赫曼的统治期间,阿富汗政权建设和国族构建都推进了一大步:以部落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被改造成了正规的常备军,并且建立了后勤体系。在各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中,军队通常是国族的产生器:来自全国各地的居民被征召入伍,接受统一的训练,学习官方语言,为共同体作战,成为国家的公民。拉赫曼还建立了近代化的公务员体系、警察体系和教育系统,初级的福利体系,还有统一的、通行全国的货币。
1919年,阿曼努拉·汗(Amanullah Khan)上位,他希望完成阿富汗现代国家的构建。他修建道路,建立邮政体系,1922年首次编制国家预算。推动基础教育被放在改革的核心。1928年,阿富汗的学校里有4万名学生。一方面,这是阿曼努拉政权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改革的不易。阿曼努拉政权还通过了宪法,实行现代化的司法制度,试图废除奴隶制和童工。澳大利亚学者阿明·赛克尔(Amin Saikal)认为这是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次有统治者推动触及基层的改革。
阿曼努拉的改革遭到了来自基层势力的强烈反对,1929年不得不宣布退位。这说明在阿富汗,部落势力和宗教势力比政权更强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国家陷入短暂的内乱,纳迪尔·夏(Nadir Shah)上位,艰难地想要把现代化改革推进下去,直到1933年遇刺。穆罕默德·扎希尔·夏上位(Mohammad Zahir Shah),阿富汗建立了银行体系,开始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1949年的大选产生了“自由议会”。
纳迪尔国王延续了前任的现代化路线,也继承了前任的不足之处:在政权建设上继续推进,在改造基层上裹足不前。站在首都喀布尔的视角,阿富汗已经具备相当程度的现代性,这里甚至还活跃着左翼政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现代网络上关于“曾经自由开放的喀布尔”的照片都出自这个时期。但是站在农村,这里的状况和数百年前并无区别,部落族长通过伊斯兰教法维持统治。
1978年,阿富汗爆发“四月革命”,人民民主党在苏联的支持下全面上台执政,建立“阿富汗人民民主共和国”,要在阿富汗实行社会主义。与以前推动现代化改革的统治者一样,人民民主党政权遭遇激烈的反抗,这导致1979年的苏联入侵。苏联希望支持人民民主党完成改革事业,动用它强大的军事实力镇压一切反对派。直到1988年撤出,苏联损失5万士兵,造成124万阿富汗人死亡(当时的人口约1200万)。然而花费了如此大的代价之后,人民民主党也没有完成对阿富汗社会的改造。1992年4月,人民民主共和国崩溃,仅有的政权建设成果也失去了。
接下来是4年的内战,1996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第一次掌权。塔利班抛弃了现代性的尝试,放弃了改造基层、构建统一国族的努力,以另一种思路来获取统治的合法性和民众的认同,那就是全面推行伊斯兰教法。2001年10月,由于庇护“基地”恐怖组织而遭到美国进攻,仅2个月就被推翻。
总而言之,从18世纪中叶到21世纪的250多年时间里,不乏有开明的统治者或者统治集团推动政权建设和国族构建。对于前者,阿富汗形成了统一国家,建立起了一套形式上颇具现代性的国家机器。但是对于后者,触及基层的改革都因为遭遇强大的反对而失败。因此阿富汗的国家机器无法深入基层真正发挥作用。随着塔利班政权崩溃,阿富汗国家构建的任务交到了美国和它扶植的阿富汗共和国手里。
三, 美国的“军阀战略”
2001年10月7日,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阿富汗塔利班目标发动空袭,持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爆发。11月9日,塔利班丢失北部重镇马扎里沙耶夫,13日丢失喀布尔。12月9日,塔利班从坎大哈撤退,政权最终崩溃。
流亡海外的颇普扎部落(Popalzai)首领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被美国选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阿富汗的现代化进程再一次开始。但是遗憾的是,美国既没有意识到政权建设和国族构建这2个任务的艰巨性,也缺乏顶层设计。从事后来看,美国没有区分这两个任务,把国家构建简单等同于政权建设,而这个任务又被简化为建立民主体制,最终变成建立一套竞争性的选举体制。
2004年,阿富汗有了新宪法,同时开展大选,卡尔扎伊当选总统。美国总统小布什将之作为阿富汗完成国家构建的里程碑,和美国干涉成功的标志。2005年,阿富汗第一次议会选举。
不过美国没有继续阿富汗政府改造社会。阿富汗的基层依旧是部落体制,在县和省这一级,部落首领支持的军阀大行其道,主要有阿卜杜勒·拉苏尔·萨耶夫 (Abdul Rasul Sayyaf)、赛义德·贾法尔(Sayyed Jaffar)、卡里姆·哈利利 (Karim Khalili)、塔吉克族的伊斯梅尔·汗 (Ismail Khan)、和乌兹别克族的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 (Abdul Rashid Dostum)、坎大哈的阀古尔·阿格哈·希拉兹(Gul Agha Shirazi)等。
军阀们反对卡尔扎伊政府任何整合国家和改造基层的措施,拒绝同喀布尔任命的地方政府合作。鉴于军阀们实际上掌握着地方的资源,地方政府成了空壳。2004年,喀布尔任命的赫斯特省长(Khost Province)因为军阀的反对而被迫离任。
如果此时美军帮助卡尔扎伊政府,局面也许可以挽回。美军以推动反恐战争的名义,公开与军阀合作,尽管如此会损害喀布尔政权的权威,这被称为“军阀战略”(warlord strategy)。美军甚至卷入军阀内斗,南部的一个部落首领帕夏·汗·扎德兰(Pacha Khan Zadran)宣称他的对手是塔利班,成功地引导美军发动空袭。
阿富汗的国家机器只存在于首都,在公路和铁路的尽头,政权也终止了。卡尔扎伊因此被称为“喀布尔市长”。喀布尔的政权甚至不知道国家的人口和分布,因为阿富汗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人口普查发生在1979年。新生的共和国在20年里没有进行过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让现代化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在阿富汗无法存在,政府无法从社会汲取资源,国家经济高达90%属于非正式部门,无法产生税收。因此喀布尔无法供养警察和军队,阿富汗国民军和国家警察的经费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的援助。而没有军队和警察支持,政府更加没有力量打破地方势力,构建现代国家,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
存在了20年的阿富汗共和国政权建设和国族构建2个任务上都失败了。虽然它建立基本符合现代性标准的国家机器,但是只有一个框架,无法深入基层,但是没能阿富汗整合成一个共同体,在民众之间建立起合法性。腐败、低效、军队士气低落是这个问题的表现。它本建立在流沙之上,一旦失去外援即轰然倒塌。
Keane C. US Nation-Building in Afghanistan[M]. Routledge:2016.
Barfield T. Afghanistan: 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2.
Saikal A. Modern Afghanistan: A History of Struggle and Survival[M]. I.B.Tauris:2006.
这个政党实行社会主义路线,中文互联网说所谓的“阿富汗共产党”指的正是它。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 July 30, 2021 Quarterly Report to Congress[OL].(2021-07-30)[2021-08-26]. https://www.sigar.mil/pdf/quarterlyreports/2021-07-30q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