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
栏目:聚焦两岸 发布时间:2022-03-02点击数: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

 

抛开直接的战场事件,本次俄乌冲突带给中国民众最强烈的感触就是,中国舆论场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这里所指的中国舆论场主要指中国境内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中国企业运营的以Tiktok为代表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图1)

俄乌冲突关联的各方之所以都选择积极的在中国舆论场发表立场、发布内容、获取信息、争取支持,这是由以下三大关键原因促成的:

第一、中国舆论场,已经成为全球相对最自由、最中立、最客观的舆论场域。平台由谁掌控,其态度立场必然会对平台产生影响。在经历了“阿拉伯之春”、“香港风波”和“新冠疫情”等一系列事件后,美西方力量动辄删号、封禁,甚至直接掌控账号的常态霸权操作,迫使被打压封禁的声音转向更加自由、中立和客观的中国网络舆论空间。中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中坚持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使得各方声音在中国的舆论平台上都能够被无干预的发布出来,百花齐放,内容丰富,这与境外主要社交平台严控有利或支持俄罗斯声音,“拉偏架式”的信息发布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中国持续上升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使得各方都愈加在意中国舆论场产生的声量,都期待能够获得中国的支持。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狙击战等重大事件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了中国在重大国际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和实际的影响力。现在的国际事件,尤其是中国相关的事件,如果没能在中国的舆论场产生一定声量,很多时候就难以成为重大事件。若能对中国社会的主流舆论实施干预,有效塑造利于自身,不利于对手的氛围,进而影响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这是冲突各方都乐于为之努力的事情。

第三、中国自成体系的网络生态,为各方提供了最灵活、最多元的选择。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缺少自有网络生态,不得不依赖美国互联网企业构建的网络生态展开活动的情况不同,中国的网络生态自成体系,门类齐备,服务全面,各式需求在中国的网络生态中很容易都能找到与国际平台对标的选项,都能得到多元灵活的满足,且在运营成效上经常能够获得意外惊喜。

基于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活动主体,包括国家、机构、企业及个体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常态进入中国舆论场展开活动。它们存在的形式非常多元,有以公开身份的机构、组织、个人等形式进入舆论场展开“公共外交”相关的信息交互活动,也有以隐藏身份的形式进入到舆论场展开具有“认知域作战”实质的相关行动。切莫混淆“公共外交”与“认知战”的概念内涵。前者,是建设性的动作,以塑造正面形象,争取有利舆论氛围为主导目标,实施主体多为涉外官员、媒体机构、NGO组织及代表性个体。后者,则是具有攻击或作战属性的行动,以营造消极氛围,煽动政治不满,制造社会动荡为目的,行动主体多是有各国军情背景或关联的组织、机构和个体,以及舆论场所在区域的异见人士。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图2)

无论是“公共外交”,还是“认知战”,日常行动的模式都是以获取广泛影响力为直接目的的内容策划与制作、信息发布与收集、热点捕获与借力、议题设置与发酵,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资源整合、机制探索、力量培养和案例打造。

本次“俄乌冲突”中,这两类动作都异常活跃。在“公共外交”上,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华使馆、德国驻华大使馆等多国驻华使馆,都在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声,就乌克兰局势进行表态,希望向中国的网络舆论社会阐明自身的立场态度,引导舆论的导向,获取舆论的支持。各国都很清楚,在本次俄乌冲突中,与俄乌两国都有着友好关系的中国,关键时的态度势必会对当前局势产生不小的影响。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图3)

在“认知战”上,中国舆论场中以塑造俄罗斯侵略者姿态、乌克兰弱者形象和煽动中俄、中乌社会对立为导向的信息最为活跃,这是符合具有国际舆论话语权的西方力量的需求导向的。正如华尔街日报27日刊发的题为《U.S. looks to make China pay for close ties to Russia in Ukraine Crisis》的文章中援引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说法,“要让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感到痛苦,华盛顿将从中俄之间的任何分歧获益……美国正在利用国际论坛迫使中国对乌克兰局势采取公开立场”。对美国来说,无论是“撬开中国与俄罗斯的紧密伙伴关系”,还是“迫使中国对乌克兰局势采取公开立场”,增加中国的国际压力,都能够让中国“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以1450为代表的台湾网军也异常活跃,它们积极的与包括疆独、港独、民运及西方扶植的各路常态反华力量形成合力,协同炒作各类不利于中国大陆的议题。以炒作“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为代表,它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炮制谣言、炒作少数极端言论及事件,扩大负面影响,制造社会内部分裂和国际消极影响。台湾方面之所以如此在意俄乌冲突,原因很简单,虽然俄乌冲突与两岸问题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但台湾当局从一开始就将俄乌冲突与中国大陆可能的统一行动进行类比,并假想自己身处乌克兰的境遇,这就促使台湾方面费尽心思地传播各类能影响俄罗斯推进战局的信息,制造俄罗斯邪恶化身的形象,营造必败的氛围,以期提振岛内民众的信心。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图4)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舆论场成为了“俄乌冲突”中交锋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在已经展开的交锋中,各方都以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为导向积极地展开行动,从已经取得的“战果”来看,中国大陆在官方宣传层面处于明显的被动状态。一方面,在大陆以外区域的传播受制于美西方的平台霸权,成效微弱,国际舆论环境较为被动;在大陆自有生态内,标准化的宣传口径,使得“国家队”也只能跟着被热炒的负面议题走,被动应对,境内舆论氛围呈现出朝向不利于状况发展的趋势。

简而言之,本次俄乌冲突的网络交锋可谓是给中国的一次预演,它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舆论场日益增大的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在应对真正的意识形态国际博弈时的能力缺陷、机制短板和现实困境。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的推进,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这样的网络交锋只会愈加的常态化,程度也会愈加的激烈,如何真正有效地提升中国在网络战场上的博弈能力,是每一位身处网络舆论场的中国人都值得去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为何“中国舆论场”成“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网络战场(图5)

 

雷希颖 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