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水扁到赖清德:台湾候选人的赴美“面试”
栏目:热点专题 发布时间:2023-08-29点击数:

 引子


台湾的选举政治有一个全世界独特的现象,主要党派的候选人会赴美访问,寻求支持。这被海峡两岸的民众戏称为“面试”,凸显了台湾当局同美国的不同寻常的关系。

2023年的夏天,选战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民众党的柯文哲、民进党的赖清德已经完成“面试”,国民党的侯友宜预计会在9月启程。

研究院会回顾“面试”的历史,梳理2023年各位“面试”的行程,再探讨它的意义。




01

“面试”的简史:从陈水扁到韩国瑜


有据可查的第一次“面试”发生在2003年,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寻求连任,在10月“过境”美国,与时任阿拉斯加州州长穆科维斯基会面。不过陈水扁没有见到国会议员与联邦行政官员。与他对阵的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没有赴美。可见此时“面试”还只是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定制。
2007年,民进党的谢长廷和苏贞昌对阵国民党的马英九和萧万长。7月,谢长廷与14位民进党“立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较高规格的接待。后苏贞昌也启程访问美国。10月,萧万长访问美国,访问了国会山,与42位参、众议员会面,并与美国两党总统候选团队的外交事务负责人会谈。
不过马英九没有参与2007年的“面试”,也正是他在次年当选。因此有媒体指出,赴美“面试”也许没那么重要。
2011年,台湾再次进入选举季节,事情有了微妙的变化,两党在“面试”方面都更加积极。当时寻求连任的马英九已经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按照惯例赴美不太方便,在2011年连“过境”都没有。国民党在9月派选举办公室执行长金傅聪以及“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赴美。一行人在美国的行程有11天,访问了包括华府、纽约、休斯顿、洛杉矶、旧金山等6个城市,其中在华府停留4天3夜,与美国智库学者、国会议员会面,并与在美国的台湾人一起举办选举活动。
同样在9月,民进党的蔡英文也抵达美国,也受到较高规格的接待,被允许访问国会,同美国国务院、贸易代表办公室、国防部的官员会谈。现任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当时以智库学者的身份陪同。
这一次,马英九成功连任,蔡英文没有当选,不过她并不打算放弃。2015年5月,蔡英文启程赴美,开启了又一次选举季节的“面试”之旅。她来到华府,会面了台湾裔美国众议员刘云平,见到了时任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 Russel),在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也许她认为一次“面试”还不够,在7月再次赴美,会面了时任副国务卿布林肯(即现任国务卿),成为了第一个进入美国国务院大楼的民进党领袖。
作为对比,国民党的动作相对迟缓,候选人朱立伦在11月才赴美,会面了美国多位高级行政官员,包括时任亚太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副国务卿布林肯,时任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资深主任丹尼尔·吉腾尔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台湾方面一般翻译为“康达”,是现任亚太助理国务卿)。几乎与此同时,马英九也亲自“过境”美国。
次年的选举是民进党获胜。2019年,已经成为领导人的蔡英文寻求连任,对阵国民党的韩国瑜。蔡英文在2019年2次“过境”美国,研究院在《台湾的“邦交”(四):蔡英文7次“过境”美国》已经有过梳理。其中3月的“海洋民主之旅”,蔡英文一行人出访南太岛国,却绕远路“过境”夏威夷,被研究院评价为莫名其妙。如今看来,这是一次“面试”之旅,即使绕远路也值得。
韩国瑜的“面试”历程就曲折得多。4月,韩国瑜赴美访问,行程9天8夜,访问包括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不过此时韩国瑜尚未正式宣布参选,韩国瑜在美国也没有会面美国的官员。10月18日,已经成为国民党候选人的韩国瑜在跟美国在台协会时任主席詹姆斯·莫里亚蒂(James Moriarty,台湾称为“莫健”)会面时,宣布取消赴美行程。也就是说,作为高雄市长的韩国瑜虽然赴美访问,但是作为领导人候选人的韩国瑜没有赴美“面试”,这个举动在媒体引发了不小的讨论。韩国瑜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需要“面试”。
从2003年到2019年,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候选人逐渐形成了赴美“面试”的惯例。美国从一开始的几乎置之不理,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接待机制,对候选人们往往给予较高的规格,允许国会和行政机构的高级官员前往会面,特别是主管外事的国务院的官员。2015年,蔡英文和朱立伦都见到了时任副国务卿布林肯,这被认为是受到了高规格接待,面试可以说成功了。
但是“面试”对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的结果却没有显著影响。号称没有“面试”的马英九在2008年成功当选,同样没有“面试”的韩国瑜却在2020年遭遇失败。而赴美“面试”并受到“高规格”接待,似乎并不能确保成功。
图片

02

柯文哲的21天美国之旅

2023年又是选举季。民众党的柯文哲是第一个赴美的,也是迄今为止停留时间最长的。

4月8日,柯文哲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踏上了21天的美国之旅。他访问的城市包括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奥斯汀、休斯顿。这一趟贯穿美国的东部和南部,安排的活动也很丰富。

首先,柯文哲如所有的候选人一样,需要拜会在美国的台湾人,包括侨民和留学生。在第一站纽约,柯文哲与上百位台湾青年召开座谈会,讨论高房价、少子化、低薪等社会问题。柯文哲还召开“柯P之友联谊会”,至少有上百人到场。

其次,柯文哲会面了多位美国政客,他们有联邦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州和地方政客。在华府,柯文哲会面了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博格,还会面了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美国陆军和国防部的官员,双方讨论了包括军购、台湾义务役的役期等防务议题及台海两岸关系。柯文哲与参访团队分别拜会了共和党众议员布拉德·文斯特拉普(Brad Wenstrup)、马里奥·迪亚兹·巴拉特(Mario Díaz-Balart,众议院台湾党团主席),民主党众议员罗伊德·多格特(Lloyd Dogget)、乔纳森·杰克逊(Jonathan Jackson),柯文哲表示希望借助美国国会议员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提升台美在经贸、文化间的互动,促进互惠互利”。

在德州,柯文哲会面了州长阿伯特,举行了半小时的闭门会议,讨论了台湾在德州投资的问题;参观了奥斯汀的德州议会大楼,会面了州参议员约翰·怀特迈尔(John Whitemire)。柯文哲会面了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卡特(John Carter),讨论了对台军售交付的问题;拜会了众议员迈克尔·克劳德(Michael Cloud),表示台湾急迫地需要加入区域经济组织。此外柯文哲还会面了前众议员肯特·汉斯(Kent Hance)。休斯顿代理市长戴夫·马丁(Dave Martin)在市政府大楼接待了柯文哲,并宣布4月26日“台湾日”(Taiwan People’s Day)。

柯文哲还去拜访了学术机构。柯文哲在纽约访问了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波士顿拜访了波士顿大学,发表主题是“台湾第三势力的崛起”的演讲,拜访了哈佛大学,发表主题是两岸关系演讲,表示两岸需要加强交流,避免战争,提出“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的主张。但是台湾不寻求与大陆融合,要加强军备,“备战而不畏战,能战而不求战”。在华府,柯文哲访问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柯文哲在纽约访问了美国老牌智库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会面执行长苏珊·艾略特(Susan Elliot)和前任亚太助理国务卿苏珊·索恩顿(Susan Thornton)。在华府,柯文哲访问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哈德逊研究所,会面了美国前任国务卿蓬佩奥,希望美国支持台湾加入区域经贸组织。可见访问智库和老干部是统一的。

再次,柯文哲访问了美国、台湾的商业界,在华府访问了美台商会。这是美台的企业组织,可以发起游说,柯文哲表示来这里“聆听美国商界的声音,绝对有助于深化美台安全合作、强化经贸交流”。柯文哲来到德州,在奥斯汀访问了台湾东原集团的工厂,在休斯顿参观了台塑集团的工厂。

值得一提的其他活动还有,柯文哲在波士顿的莱克星顿,凭吊邦克山战役纪念碑。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首战,柯文哲称赞当时的美国军民“前赴后继、为生存、为自由而战”。柯文哲在纽约的花旗球场观看棒球比赛。

柯文哲表示,他的行程旨在向美国各界“传达台湾第三势力的声音”。从这次出访广泛的地域范围、丰富的活动、参观的多种机构和会面的各类人物来看,这个目的应该是达到了。同时也可以看出,无论支持与否,美国政界、商界、学界都非常重视这位“第三势力”的候选人。

图片

03

赖清德的“过境”

清德是现任台湾副领导人,自然不能像柯文哲那样从容地安排21天的访问行程。8月12日到17日,赖清德出发访问南美洲国家巴拉圭,在去程和返程时“过境”美国。这趟行程加起来只有短短的30多个小时,而且没有见到任何美国政府高层,只能说姑且也算是把“面试”的流程走了。

北京时间8月13日上午,美东时间12日夜晚,赖清德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接机的是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和美国在台协会执行理事英格丽德·拉森(Ingrid Larson)。
赖清德的这次行程的一个关键词是“台侨”。美东时间13日早上,赖清德在酒店举行早餐会,会晤了上百名在美的台湾人,包括纽约台湾会馆理事长苏春槐。美东时间13日中午,赖清德在曼哈顿中城哈德逊河畔玻璃屋参加侨宴。在美台湾人有700多人参加,包括纽约中华公所主席曾伟康、纽约台湾会馆理事长苏春槐等。
虽然联邦政客没有出席活动,但是一些地方政客前往会面,包括纽约州议会众议院副议长菲力·拉姆斯(Phil Ramos)、参议院卫生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李福拉(Gustavo Rivera)、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波特市市长德莱克·斯劳特(Derek Slaughter)、新泽西州纽瓦克市市长李吉亚·弗雷塔斯(Ligia De Freitas)。
午宴结束后,赖清德与部分青年座谈。有8名在美国东海岸在学术机构和产业机构任职的台湾青年参加,包括半导体产业的专家。然后赖清德来到花旗球场看棒球,晚上乘机前往巴拉圭。
为何如此紧凑的安排会包括一场球赛?为何柯文哲和赖清德都要来此看球?研究院不在现场,不能得出结论,只能猜测也许这个安排别有深意吧。
赖清德于美西时间16日下午4时(北京时间17日早上7时)抵达旧金山开始“过境”,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前往接机,并参加晚上的侨宴。参与的美国官员还有凤凰城市长凯特·加列戈(Kate Gallego),她对台积电在凤凰城的400亿美元投资表示感谢,表示亚利桑那州会在台湾开设代表处。这次行程不过夜,赖清德在美西时间17日凌晨1时离开。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侨宴的有奥巴马时期的国土安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Janet Napolitano),她是现任美国总统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这个委员会是白宫的顾问机构,成员都不是政府官员,没有工资,所以她不算白宫官员,也不是联邦政府官员。但是可以面见总统,她算是拜登的代表。
赖清德“过境”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低调”,相比4月蔡英文的“过境”,美国接待的规格和安排的活动都简约了不少,更比不了柯文哲的21天“豪华”行程。

04

为什么要“面试”?


柯文哲和赖清德,谁的“面试”更加成功?这个问题不好作答,因为美国的官方态度是不偏袒任何一位候选人。
从历史来看,“面试”对选情的推动并不显著,有时没去“面试”反而可以当选。虽然有媒体称美国会“钦定”某位候选人,但是没有证据。既然作用不大,台湾的候选人为何要去“面试”?
    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目的是会面台湾的侨民。在美台湾人根据法律可以回去投票(如果保留了台湾籍)。更重要的是,研究院不断强调,台湾侨民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游说力量。他们可以游说美国政府,为他们中意的候选人获取支持。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在美台湾的一大游说集团,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支持赖清德,这有利于绿营的选情。
其次便是面对美国人。民众党在柯文哲出发前表示,这次美国之行是要让美国了解民众党,也让民众党了解美国。柯文哲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台湾的安全至关重要,是台湾最重要的“盟友”、“战略伙伴”和“经济伙伴”。所以台湾政客有去美国的必要。而且美国对民众党不熟,这次行程可以“让美国政界了解台湾正在崛起的第三势力”,而且需要了解美国的政界、商界、学界如何看待台湾。赖清德在纽约的侨宴上也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美台之间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目标”。
研究院认为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台湾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经济伙伴”始终是中国大陆,台湾出口第一大市场是海峡对岸,而不是美国。按照这个逻辑,台湾的政客应该来大陆“面试”。
柯文哲和赖清德在美国都讨论了两岸问题,却绕过了大陆这个直接当事人,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柯文哲说要降低台海爆发冲突的风险,赖清德说要“以和平为灯塔”,这些问题应该直接来大陆谈,与美国讨论能有什么结果呢?
研究院期待台湾的政党来大陆交流,希望有朝一日同蓝绿政治人物座谈两岸关系。